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搞笑小故事

网上测试说我抑郁指数高!怎么办?


2022-07-29 00:25:37 搞笑小故事



抑郁症被大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除了科普文章点击率直线上升,抑郁症自评的试题点击率也水涨船高。谨慎的朋友会自测一下,看健康情况。友善的朋友也会把试题分享给朋友。

那么问题来了,万一遇到抑郁得分过高,应该怎么办?

想要采取措施,我们首先要自己用的这个自测题是什么。

无论是“自测题”、“问卷”、“测一测”,这些林林总总的试题,本质上都是心理量表。

就像体温计、血压计可以可以测量的生理特征,心理量表测是用于某种心理特征的工具。不过,在心理量表和体温计眼里,心理量表这个兄弟可是很让瞧不起的。为什么呢?因为做量表,最重要的是信效度,而相比之下,心理量表的信效度显得太差了。

信效度是两个词,信度和效度。

信度,可以理解为量表的可信程度。如果一个,今天夸你真漂亮,明天就说你长得太丑了,这就说不可信,量表也是如此。一支体温计,你现在测是36℃,然后你既没有剧烈运动,也没有感冒发烧,过了一会儿再测一遍居然升到了38℃。这个体温计就是不可信的,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体温计是按照成熟的工业化标准量产的,出现这种质量问题的情况并不多。

如果你现在做抑郁得分是18分,过了一会儿再做又变成了38分,这个量表可能就有问题。合格的量表并制定者就像质检员一样,一定会好好检测自己量表的信度。学术上经常质疑的某些科学实验可重复性低,说的其实了就是信度问题。

效度,即有效性,你测出了你想测的东西就是效度高。你用体温计能准确测出了你的体温,就是有效的,如果你的温度计测了半天测出来的是血压,虽然这在技术上很神奇(估计能上央视的走近科学了),可是它没测出要测的东西,效度就不高。

换做是心理量表,要测的是抑郁结果测出来的结果是焦虑分数,要测综合智力结果测出来的是历史知识储备,要测性格结果测出了星座。这个量表的效度就很失败。

效度,往往是让心理量表编制者很头疼。不像温度计测的是一个客观的物理指标,这个属性客观而准确,心理量表面对的是一些主观指标,比如抑郁、创造性、智力等。有些时候,因为编制者根据的理论不同,两个量表测出来的结果就会有很大差异,可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彼此参照的主观定义有差异。

既然主观,制定量表的怎么知道他们这个东西很准确地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做好了一个量表,就让目标群去测一下,然后看一下这个记过准不准,比如先让医生找一群确诊抑郁症的,然后抑郁的和不抑郁的分别测一下,最后再用统计方法来检验这个准不准。

一个好的心理量表,从编制到测试的过程中,肯定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信效度的问题。量表在编制前,要选择仔细推敲合适的定义和理论。然后根据理论定义,编制好题目后,找到有代表性的人群反复测试多次,以此检查量表的信效度。这就好比你生产体温计,要先生产几个样品,检查下效果质量。

除了编制要求严谨,量表的测试流程,也有严格的标准。测试时间,测试环境,施测人员的指导语,以及参与测试人员的精神状态,这些东西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测试结果。比如,你要用体温计测3分钟肛温,结果把体温计塞到口腔里10分钟,这结果肯定要不准。要想更好发挥量表的作用,一定是要按照规定流程来。

此外,使用心理量表还有一个很坑爹的地方,因为测试题目很多而且主观性很强,有时候会受到测试人不配合或者故意迎合的影响。比如有些人胡乱填上AABBCCDD这种序列,或者人们能有意识地回答出想要的得分(这可要比高考考高分容易)。结果好好一份儿量表,得分就被搅乱了,当然,对于这些不配合的人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牛闪闪的明尼苏达人格问卷就有办法适当发现这些问题,但不是每一种量表都能叫明尼苏达。

如果以为编制好一份信效度都说得过去的量表,就已经大功告成,可以一劳永逸了,那就太天真了。一份负责任的专业量表,除了编制和实施需要严格制定外,还要在制订好后不断地修订,或者根据适用人群的不同调整,比如美国的量表来到中国用,一定事先在中国人群中检验好多遍,重新修改。这可不是简单翻译一下的事儿。一个得分超30就可能是抑郁症的量表,在中国用的话可能需要35分才能达到抑郁症的标准。

总之,想要编制好一份合格的量表,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这些都离不开小钱钱!大部分正规的量表也是有版权的,需要不断更新维护的,只有不断付费使用才能支撑起其制作成本。

网上能接触到的海量免费测试,要么是门外汉粗制滥造的产品,要么用的就是老掉牙的过时版本。也不排除有慈悲的人将优秀量表免费提供给大家,但是再优秀的一份量表,在网友不合格的测试环境下获得的分数,效果都要打问号。

当然了,很多量表的传播者可能会想,虽然这个量表不准,大家测一下玩儿也没坏处啦。话这么说似乎没错,什么你像电影里的谁谁谁,这种纯娱乐性的量表,大家本就抱着玩儿的心态去做,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关于类似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量表大肆传播,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让的确有隐患的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帮助其能及时就诊治疗,这是最好的结果。心态积极的人,发现自己没有风险,继续开心过日子,这也不错。最糟糕的是一些问题不严重的人,测出来得分过高,一下子变得忧心忡忡,整日提心吊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答案很简单。

去专业门诊病。

前面已经说过,心理量表的效度表现总是有所不足。在临床中,抑郁症等量表,更多是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就像医生不会因为你体温超过38℃,就说你是流感。要判定某种精神疾病,都有专业而严格的评判标准。每个医生都是在汇总患者的各项特征信息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谨慎的诊断。

所以心理量表,仅供参考。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