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经典故事

在关系中用尽全力,却疲惫不堪?


2022-07-29 00:26:20 儿童经典故事



在公司创立之初,有一次招聘,我对面试者S的整体感觉都还不错,快要结束时问他,你对薪资方面有什么要求,S答,“哦,我对钱并没什么要求,前期的收入能满足生活基本所需就好,而且我相信如果我工作做的好,公司自然会看到,给我相应的回报。”这个回答简直是所有用单位最想听的标准答案吧。我也不例外,大喜过望,觉得这个就是我们梦想的才啊,厚道又靠谱,立马拍板录用,并希望对方尽快入职。并对这位新来的正能量满满的同事充满期待。

接下来的故事就没这么美好了,S入职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好几次因为客户归属问题而和其他销售同事发生摩擦的事情,不算很严重,但大家对S的感受慢慢起了些变化。有一次S和另一个同事发生的冲突比较大,几乎要在办公室吵起来了,我在另一间办公室感受到双方的情绪越来越强烈,觉得有必要介入了。我起身,还没把自己办公室的门推开,就听到S说,“算了算了,这个客户就算你的好了,我无所谓了。”我走过去,看到S的脸因为愤怒涨得通红,另一个同事W也一脸委屈说:“我没说一定要算我的,这事儿我们可以查清楚的。”S打断她说“我无所谓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没你那么在意,这事儿不用再说了!”然后整间办公室处于一种压抑的沉默中。

我走到S身边,请他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进来之后,我问他整个过程是怎么回事,S说:“周老师,这事儿过去了,我真的已经不在意了。”我说:“可我感觉到你还是有些情绪的呀。”S说:“刚才是有一点儿,现在真没有了,再说也没多少钱,我没W那么在意钱,W觉得是她的就给她吧。”

我刚准备再问问他是否还考虑其他的解决方案,S站起来说:“周老师,这事儿我不想再谈了,如果没什么事情,我出去工作了。”接着在我错愕的目光走出了我办公室。

接下来所有相关同事试图跟S谈这件事的时候,他都是拒绝的态度,告诉别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他不在意了,没什么好谈的,可所有都知道这事儿没过去,他传递出来的能量和情绪,S所处空间的每一个都知道他不爽。

S在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类似这样的事还经常发生,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非常努力和主动,但有时又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或者拖延公司给他安排的一些工作,沟通之后会有好转,但状态反复无常,我对他充满了无力感和愤怒,他给公司创造的贡献并不算少,但我却一直有一种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的感觉,后来他离开公司之后,我们虽然有些不舍得,但却有一种深深的舒了一口气的感觉。

S的状况就是典型的双重信息传递者。

事实上我们每个都是,只是类型不同,程度不同而已。

会传递双重信息,是因为S在金钱方面有两种截然不同并且彼此冲突的信念系统,因此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格类型。

他一方面其实很依赖金钱,需要钱,重视钱,另一方面又批判金钱,觉得重视金钱的人不够好,不够高尚,逼格不够高,所以他总会说:“我没某某那么看重钱,如果TA看重,那就算TA的好了,我是无所谓的了。”可是他身边的人收到的能量却和他语言表达出来的截然相反,我们都感觉到他在意钱,希望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其实这没什么,我一直期待S能真实直接的表达出他自己真实的需要,因为当你为自己的需要负责任并表达出来,你周围的人才知道该如何做。但是S不,他不表达,他的一个高尚人格期待大家认为他是无欲无求的,清白无邪的,但另一个世俗人格又对周围的人不能满足自己需要金钱的部分很生气,于是用丢脸色,冷漠,消极对抗的方式来惩罚那些不能满足自己的人。他很生气,生周围人的气,但他其实更生他自己的气,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是一个高尚不自私的正面形象还是赚钱到手的庸俗快乐。

其实每个人都有双重人格,或者说多重人格,每个人格都是一种不同类型的信念体系和价值观组成的,因为我们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养育者、广告、社会文化植入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和限制性信念。

比如S就有关于金钱的多重信念系统,相互矛盾彼此消耗,依赖金钱又抗拒金钱,他可能同时相信“没钱就没人爱,没钱你就没价值”,另外一方面又相信“谈钱伤感情”“很爱钱的人都很世俗”,“有钱人都是为富不仁”等等。我们只要内在有这些相互冲突的信念系统,内在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对立面的双重人格,在向我们周围传递双重信息。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办年会,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工作,于是我承担了很多关于文案,设计沟通之类的工作。我记得在最后的半天终于跟设计师沟通并定稿了客户伴手礼的纸袋设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个水准的设计我还是挺满意的。

晚上我和先生坐在沙发上,我把定稿的手袋设计图稿打开,把电脑转过去给他看,带着点得意和自豪问他:“这是我们今天定稿的手袋设计,你觉得怎么样?”

先生扭头看了看我电脑上的设计图,然后啪、啪、啪给我指出三处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我耐着性子听他说完,然后很失望的“哦”了一声,讪讪的把电脑收回来。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先生跟我说话,我都爱答不理的,脸拉的老长。我感觉到我很不爽,在生先生的气,不想理他。先生不明就里,他感觉气氛DOWN下来了,却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不敢问,怕踩着雷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又在玩这个游戏,我刚刚把图纸给他看,有个很明确的期待——求表扬!我期待他说:“你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这样的东西,真厉害呀!”可先生不知道我有这个期待,只是认为可以帮助我做的更好,所以给了我几个建议。

可是他的回应让我很不爽很失望,我不需要建议,我要认可要肯定要表扬,而且他的建议对我也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已经定稿印刷了。我觉得他好不解风情,好迟钝。但我发现我是在生闷气,我并没有明确向先生表达我的期待,我发现内心深处不好意思告诉他我真实的期待,因为这个求表扬的期待一点儿也不高端,甚至显得很幼稚,让我感觉拿不出手。我期待先生能在我不说的情况下自己猜到我的需要,说出我想听的话,这样我既不用明确表达这个“幼稚”的需要,也能得到我想要的感觉。

这就是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感觉到自己总需要猜猜猜,很困惑不知道对方到底要什么,其实你困惑的原因很简单,你的伴侣TA自己对自己真实的需要有批判,所以他们需要伪装一下自己的需要,显得更高端一点,再表达出来。

这就像很多妻子和丈夫吵架时,她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期待是我希望你多回家陪陪我,我想要和你待在一起的那种亲密感觉。但她们觉得这样表达显得自己很依赖,因为内在还有一个倔强独立的人格也在发挥作用,所以她们吵架时说出口的话就是:“你看看你,一点都不在乎这个家,我是无所谓啊,但是孩子需要爸爸陪呀,你就不能做个更有责任感的父亲吗?”你看看这样一表达立刻显得有逼格多了,一个无畏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立现了,可是对方收到的信息就是被指责,还有“哦,你不需要我”,既然你不需要我,只要多关心孩子就行,那我走远一点,你也不会介意吧。如果对方真的按照你表达的样子来对待你,你也会很委屈,因为那其实并不是你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

所以习惯表达双重信息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需要:我不想表达我内心深处那些显得我软弱幼稚或自私的需要,只是表达看起来很坚强很完的部分,但我希望你能猜,猜出我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并能满足我,这才说明你是真的爱我关心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如果猜错了我会很生气,而且我也不会告诉你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如果我告诉你了,你再来满足我,那就没劲了。

当意识到自己在玩双重信息的把戏之后,我马上停了下来,我决定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负全责,于是我转头跟先生说:“刚才我给你看手袋设计图纸,你的反应我有些失望,我并不需要修改建议,况且已经定稿了。这么短时间出这个成果,我自己挺满意的。其实给你看,只是想分享下我的成就感,听你能夸夸我。”

先生听完之后,大大舒了口气(终于知道刚才的雷踩到哪里了),忙不迭的说“哎呀,其实吧,我真的是觉得挺不错的,你很有品位。谢谢你告诉我,下次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然后这个事情就完的结束了,没有在关系中遗留下任何负面情绪,也因为真实而变得更亲密。

记得在我的父母课程中,有很多父母常常会问我,孩子每逢考试,总是很紧张很焦虑,父母该怎么帮助孩子放松点?我就会提醒这些父母们,只有父母自己对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完全放松和释怀,才有可能真正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父母们通常会回答,没有啊,我其实是不在意成绩的,其实只要ta努力就好,我没有给过孩子压力的。

但事实的真相是,这些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只意识到自己传递给孩子的一层信息,他们可能真的会用语言表达,宝贝,不用紧张,正常发挥就好,只要你努力了,考的分数没那么重要的。可是更多时候,他们参加家长会之后,或者孩子成绩出来之后,又会唉声叹气,或者故作镇定的旁敲侧击,“你好好想想你是不是真的尽力了?”“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马上要考试了,你还有时间看电视?”他们在传递双重信息给孩子,一方面期待自己成为一个民主开明的智慧父母,一方面又期待孩子不要被主流应试体制丢下,焦虑和担忧隐隐作祟。当父母携带着这种隐蔽的压力来安慰孩子“成绩不重要,尽力就好”的时候,是苍白无力的,反倒会因为信息的混乱让孩子在紧张的同时变得茫然无措,不知道爹妈到底是在意呢还是不在意,反倒会更加慌乱。

当我们在关系中有一个内心深处的需要时,总是会装饰的很好很强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对自己这些需要有很多的批判和不接纳,觉得如果真实地表达这些显得很幼稚,自私的或者很矫情,所以往往表现的是开明,无私,豁达,无所谓,然后希望那个人能猜出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可是这种期待,坦率地说,对他人的要求太高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有“读心术”的特异功能,纵使我们再爱一个人,也不可能百分百懂得一个人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百分百地懂得自己。不表达,却期待对方猜出自己的需要,最后只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在和你的关系中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而挫败感的时间太久,就会滋生出愤怒。就是那句一直憋在心底的话,“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

所以我见过很多很多人,他们都觉得在关系中已经用尽了全力,却换来一身的疲惫和破碎的心。

不是他们不用力,也不是不够爱。是彼此都对自己的了解太少,双重信息不仅消耗亲密关系,更糟糕的是双重信息也在消耗自己。骗了别人都不打紧,要命的是最后把自己骗了,就会死的不明不白。

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一层一层观察到自己那些相互拉扯的不同信念和需要,我真正想要什么?分辨出哪些东西其实是别人催眠给我,而我误以为那是我想要的,哪些是我真正想要的。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能够很清晰的知道在每件事情当中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就会非常有力量而且高效地为你想要的东西去表达去争取。你周围的人也会很轻松,他们就会觉得很放心很安心,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回应你,一切都很简单轻松,他们不会困惑,不会有那种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的感觉,你所有的关系都会变得顺畅和好。你传递的信息和能量是完全一致的。

当你完成这个自人格净化和整合的过程之后,你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笃定感,你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清晰就会带来力量。因为你不会被很多纷繁复杂,方向互为不同的信念拉扯,你的力量就能够很集中地使用出来,你想要的生命状态就会真正的发生!

周梵个人公众平台帐号:xfhzf520,当有烦心之事,困惑之疑,皆可向周梵倾诉,解答。

原题你以为双重人格只在小说里有?其实你身上就有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