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心愿会伤人吗?


2022-07-29 00:26:12 儿童睡前故事



心愿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和尊严的话,那这个钱就算花得值得。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训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一个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生的所有事情中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心愿会伤

心愿会伤吗?

引用小故事心愿来说说“心愿”这玩意,它跟理想、向往、自尊、自信之类一样,是心理感觉的东西,它们既好也不好,既看得见也看不见,既抓得着也抓不着。之所以说它是玩意,是因玩意的东西不太好说。没有它不行,有了它也麻烦,甚至它要的命。

论证以上说法,首先从故事心愿就看出了答案。

再从心愿主要物的心愿来解读心愿这玩意:

⑴老母亲,一路风霜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她的心愿很单纯很质朴,不外就是疼爱孙子,跟孙子一起玩,看着孙子吃东西就很高兴,有一种满足感。而这朴素的愿望背后,有着老母亲深厚的愿望:一种被依恋,被依赖,被重视,避免孤独的需要。她关爱着孙子,就能像以前关爱着(抚养着)儿女一样,可以满足自己母爱的强大感和重要感的需要;借着疼爱孙子的种种表达,可以找回亲子间的温馨、力量和血浓于水的幸福感。所以,能够以她的方式爱孙子,就是她想拥有的愿望,实现了就最开心。老母亲这一心愿,也实现过开心过,可惜好景不长,且命运悲惨。

老母亲谢世,不是老死不是病死,是抑郁而死。抑郁,它缩写了“一个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但也是要命的悖论。

老母亲的悲惨在于:她本可以拥有她想拥有的心愿,但不是她个人说了算。帮她实现心愿的是女儿,封杀她心愿的也是女儿。她有能力足够好地养育儿女,却少有左右自己命运(心愿)的掌控力。悲剧的祸首似乎是二女儿,但悲剧酿成的成因是复杂的。

心愿故事像一部小说的缩写,虽是高于和夸张于生活的故事,但却透视了生活哲理的诸多真实。

⑵大女儿,是心愿的理想人,在她身上没得说,很棒!任何小说或电影或电视,都绝对要塑造一个或几个理想人物。生活中虽然有我们敬羡的大好人,可是太少。所以人们才那么迷恋榜样、英雄、偶像,才那么沉醉听歌、看传奇、打游戏、拜佛诵经、写读小说、做白日梦……想想,娱乐界为何要包装明星?网络游戏为何有市场?金庸小说为何迷倒一大片人?哈里波特英雄赤壁等为何有创纪录的票房?

心愿的魅力!你有多少迷恋的幻想对象,有多少迷恋感情的冲动,就有多少心愿在涌动,就有多少理想在召唤。

可心愿或理想这玩意,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不能实现,又挺让人感觉压抑和痛苦。咋办呢?迷恋你想迷恋的人,沉醉你想沉醉的事情,在那里,尽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可以实现我们在现实中诸多无法实现的心愿。

虽说这是幻想,但能够变相满足心愿。幻想是人的心理现实,作为人类的生活,心理现实必然存在。现实中还是有“大女儿”那样的人,他们的心愿,就是善解人意,也尽可能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样情况下,满足心愿是双赢的。

⑶二女儿,心愿的肇事者,类似小说电影里的恶人。其实她也是一个大好人,她跟大女儿一样孝敬母亲,而且她爱憎分明,讨厌兄长的无能,埋怨母亲省吃俭用惯养孙子,她心疼母亲,教育母亲不要娇惯儿孙要善待自己,敦促母亲必须把姐妹俩给的孝敬消化到骨髓。

她义无反顾表达着她的心愿:孝顺母亲,拯救母亲。可她在实现自己心愿的同时,扼杀了母亲的心愿。这一意义上,她是无意识杀死母亲的凶手。不,应该是她的“心愿”害死了母亲。

相对于母亲,她是无私的、耿直的、善良的自私者,她不知母亲的心愿,只管自己的心愿,要命的是她把自己的心愿强加给母亲。心理学叫这是病理性投射。如果说二女儿的好心铸成了母亲的恶果,那么二女儿的好心是病态的好。无知母亲真正想要的,就是不可原谅的过,强迫母亲接受她的病态好心,更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心愿故事影射了二女儿做法的社会伦理学含义:她的幸福(心愿)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

话说回来,老母亲为啥不可坚持大女儿的意见,而要屈服二女儿的做法呢?如果倒回历史,解决问题最彻底的办法是拳头硬的说了算,但从发展眼光看,用拳头或强势解决问题的人,要么是低素质人的逞能,要么是受欺压者无奈之下的壮举,要么是施虐狂碰到了受虐狂,要么是拯救者遇上了受难者。老母亲或许是后者。屈服一个人无理的强迫行为,或妥协于一个人病态的好心,也说明屈服者存在缺乏自主个性和自主观念等软弱点。若说老母亲因二女儿致心愿压抑,再致抑郁而死,也有她自身的责任。

人就是愿望或欲望的动物。人与人有相同或不同的愿望,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愿望活着,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他的一个又一个心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不瞑目者,多半是他在生时想拥有的没拥有,想了却的重要心愿未了,而抱憾遗恨的表情。

当心愿在人心中拥挤时,心愿会有挤压伤,人会感觉有内心冲突和痛苦;

当心愿作为强迫礼物外投射时,心愿对对象是溺爱的病毒;

当心愿固着为自恋需要时,心愿是人成长的绊脚石;

当心愿成为控制对方的内在动力时,心愿是破坏关系的利剑;

当心愿成为满足私欲而攻击他人的手段时,心愿是制造矛盾战争的暗器;

当心愿建立在压迫他人心愿的基础上时,心愿是害人的杀手。

只有,

当心愿是利人时, 心愿才似爱的甘泉,了别人也养了自己;

当心愿是利己也利人时,心愿才如智慧的崭露,成就了别人也成长自己

实现这种心愿的前提,是需要知己知彼的心愿,并有满足心愿的实际能力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