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小孩子会模仿同伴求加入,大猩猩才不会呢


2022-07-29 00:25:30 睡前小故事



冷门的少年带你走进心理学系列

对于咱们类来说,无论是在游乐场里玩耍的小屁孩,还是在会议室里正襟危坐开会的大,都能够通过模仿身边同伴的动作、遵从群体中其他的举止规范等方式,融入群体。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两岁大的类儿童就已经学会这一套了,但是黑猩猩和红毛猩猩愣是学不会。

“‘遵从’(conformity)是类具有社会性的一个基础特征。个体‘遵从’与否,区别了其是属于某个群体(in-group)还是游离于某个群体(out-group),‘遵从’有助于协调群体间关系,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是类这一物种的典型标志。”主要研究者、德国耶拿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进化类学研究所心理学家Daniel Haun介绍说。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的是,‘遵从’并非总是好事。不同情境下,‘遵从’可能会给个或群体带来好处(比如鬼子来扫荡了,大家都躲在藏身地窖里不吭气儿),也可能会带来坏处(比如纳粹上台了,大家都听元首的话,指哪儿打哪儿)。不过,无论如何,‘遵从’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很常见现象,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不能没了‘遵从’,”Haun解释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两岁大的人类儿童就已经学会遵从他人了,但是黑猩猩和红毛猩猩就是学不会‘遵从’。”

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学期刊上,其创新之处就在于直接比较了人类和猿类亲戚在‘遵从’这个概念上的区别,并发现只有人类才会暂时克制个人的偏好以求融入群体。

Haun等的早期工作表明,在学习新事物时,人类儿童和黑猩猩都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即依据群体里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当个体对新事物一无所知的时候,那么这种“集体智慧”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其它研究表明,某些时候,即使个体对新事物非常了解(而集体可能对新事物缺乏知识),成年人类仍然会服从集体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是有问题的),这样他们就不会与整个集体格格不入,这种有异见而保持沉默的行为,被称为“规范遵从”(normative conformity)。

为了知道人类儿童和其它猿类是否也会表现出“规范遵从”,Haun等招募了18名两岁大的人类儿童、12只黑猩猩、以及12只红毛猩猩,开展了一项“奖励任务”实验。

研究者向每一名被试(或者猴子)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盒子,这个盒子有三个分区(e.g., 红、绿、蓝),每个分区顶盖上都有一个洞,被试可以将小球扔进任意一个洞里,但是只有当小球掉进某一个特定分区(e.g., 红色)的洞里时,才有奖励品掉出来,比如生、巧克力等(猿类都喜欢生,小孩子都喜欢巧克力)。

等到被试对这个盒子熟悉以后,研究者又让被试在一旁观看其它三个同伴对这个盒子的动作。实际上,研究者已经事先训练过了这三个同伴,让他们只会把小球扔进另一个特定分区(e.g., 蓝色)的洞里。

接着,研究者对调了旁观的顺序:这次由被试选择将小球扔进某一个分区的洞里,而其它三个同伴在一旁观看。

结果显示,如果你是一个人类小孩,那么你更有可能遵从“群体规范”,将自己的行为调整到与群体行为一致,即把小球扔进错误的洞里(哪怕你知道正确的洞)——事实上,超过一半的人类小孩都这么做了;相反地,如果你是一只黑猩猩(或者红毛猩猩),那么你更有可能坚持“做自己”,不理睬群体的选择,而是将小球扔进正确的洞里——事实上,几乎所有黑猩猩或者红毛猩猩都这样做了。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调查了72名两岁大的儿童,发现相比起一个人的时候,儿童在有别的同伴在场情况下,更容易改变自己的选择。而且,有趣的是,在场同伴的数量并不影响这种“遵从”效应,换句话说,无论是当着一个小伙伴的面,还是当着一打小伙伴的面,儿童都一样容易改变心意。

这种在两岁大儿童身上发现的、明显的“遵从”效应,提示了人类“融入群体”的动机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两岁大的小孩子就知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迎合群体、避免被群体孤立,这个发现太令人吃惊了!”Haun表示,“们未来研究将关注其它环境因素,例如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不同的抚养经历等,是否会对儿童的‘遵从’倾向产生影响。”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