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孟子的故事11篇


2022-09-06 22:08:47 儿童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孟子的故事_儿童睡前故事

11篇睡前故事,孟子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篇关于孟子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在中国老少咸宜,是中国生育观的金科玉律,中国的计划生育之所以是天下第一难事,完全受它的影响;现在都世纪了,仍然管用,威力无边

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后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是非,父母有过错也不劝说指出,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如果家境贫穷,父母年老,失去自养能力,子女却不去出仕取俸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香火,这是第三种不孝第三种不孝是最严重的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2):

  白晓丽刚到房地产中介所上班没几天,就有大客户上门了。大客户姓钱,她在电话里说:白小姐,你就叫我钱姐吧,我要买四中的学区房,你帮我好好挑挑。事成之后,好处费不会少你的。
四中是省重点高中,那里的学区房自然炒得高,白晓丽好不容易找到两套,就约钱姐来看房,钱姐忙得没时间,她妈妈钱老太一个来了。

  钱老太跟着白晓丽到了第一套房,一看就说:这不行,临窗就是大马路,太吵了,孩子怎么学习啊?白晓丽一看,果然,房子下面车水马龙,她只好带钱老太去了第二家。

  第二套房子环境不错,可老太太还没进门呢,就指着远处的一个变压器说:这不行,它的摆放可有讲究了,向东南,就是聚财箱;对着西北,就成了药箱。不行,绝对不行!

  可白晓丽再也找不到四中的学区房了,她急得抓耳挠腮。一次老同学聚会时,白晓丽听在教育局的同学说:四中马上要和十中合并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内部消息,白晓丽立马打电话给钱姐,钱姐一听忙说:快,给我买十中的学区房。这次,白晓丽先下手为强,物色到了一套好房,钱老太看后终于点头了。
白晓丽趁热打铁,对钱老太说:孩子进了四中,等于一只脚进了清华呢!钱老太满心欢喜地说:就是就是,选房子要向孟母学,我家已经买好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房子,再加上高中的,就四套了。白晓丽奇怪地问:您家宝贝现在多大了?

  钱老太哈哈笑道:我女儿还没结婚呢。白晓丽吓了一跳,说道:那、那你们也太能提前准备了。钱老太自豪地说:那当然!想当年我就是千挑万选,买了好的学区房,我女儿现在才这么有出息。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3):

白晓丽刚到房地产中介所上班没几天,就有“大客户”上门了。“大客户”姓钱,她在电话里说:“白小姐,你就叫我钱姐吧,我要买四中的学区房,你帮我好好挑挑。事成之后,好处费不会少你的。”
四中是省重点高中,那里的学区房自然炒得高,白晓丽好不容易找到两套,就约钱姐来看房,钱姐忙得没时间,她妈妈钱老太一个来了。
钱老太跟着白晓丽到了第一套房,一看就说:“这不行,临窗就是大马路,太吵了,孩子怎么学习啊?”白晓丽一看,果然,房子下面车水马龙,她只好带钱老太去了第二家。
第二套房子环境不错,可老太太还没进门呢,就指着远处的一个变压器说:“这不行,它的摆放可有讲究了,向东南,就是聚财箱;对着西北,就成了药箱。不行,绝对不行!”
可白晓丽再也找不到四中的学区房了,她急得抓耳挠腮。一次老同学聚会时,白晓丽听在教育局的同学说:四中马上要和十中合并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内部消息,白晓丽立马打电话给钱姐,钱姐一听忙说:“快,给我买十中的学区房。”这次,白晓丽先下手为强,物色到了一套好房,钱老太看后终于点头了。
白晓丽趁热打铁,对钱老太说:“孩子进了四中,等于一只脚进了清华呢!”钱老太满心欢喜地说:“就是就是,选房子要向孟母学,我家已经买好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房子,再加上高中的,就四套了。”白晓丽奇怪地问:“您家宝贝现在多大了?”
钱老太哈哈笑道:“我女儿还没结婚呢。”白晓丽吓了一跳,说道:“那、那你们也太能提前准备了。”
钱老太自豪地说:“那当然!想当年我就是千挑万选,买了好的学区房,我女儿现在才这么有出息。”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4):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绝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分得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20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5):

对于孟子相信大家众所皆知,可您们是否知道孟子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与其母亲的教育关联的呢?

某日,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中,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后看见妻子这个模样,就跟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将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

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

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6):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绝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分得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20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是称之四书的古典读本。现在少了一书,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那就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凡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损帝王威严的词句,通通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通过这些话,就不难了解他为什么与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了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却坐了江山的朱元璋,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与孟子过不去了。

这本《孟子节文》,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终于湮没无闻了,再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

最近,某些地方要将净化过的《三字经》,给小孩子朗读,引起一番物议。我是绝不赞成儿童读经的,既然有人坚持要小学生读经,那还是让孩子们读真经为好。

我总在想,朱皇帝活着的时候,何等牛逼,可删《孟子》的结果呢,到头来还不是历史的笑话。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7):

据相关记载在战国时期,游说之风,非常盛行。而一般的游说人士,不仅拥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还能够以深刻生动的比喻,用以嘲讽执政者。而孟子当时亦是一个有名的辩士,在有关孟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于齐王的昏庸,作事无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非常不满,便很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然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但是你将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至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日,它那里还能活着成呢!我与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8):

孟子,轲为名,子舆为字(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国人,有些人觉得邹国为鲁国的殖民地,但也有些人认为孟子是鲁国人。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9):

有个朋友曾跟我辩论说:孟子这家伙最虚伪!譬如君子远庖厨,这不是典型的虚伪吗?你吃肉不吃啊?一边吃肉一边说不忍,这就是虚伪!中国人都是孔孟带坏的!

孟子去见齐宣王,齐宣王提起:一次他的手下牵了一头牛从堂前经过,是准备屠宰祭钟的。宣王见到牛战栗恐惧的样子,心生悲悯,下令说:饶了这头牛吧,换一只羊来。可是百姓并不理解宣王,反而说他抠门儿,舍不得大的,换个小的,心不诚。

孟子怎么看这件事呢?他力挺宣王。他给出的解释是:这事足见您的仁爱之心,您这样做,是因为见牛未见羊也。即是说,看到了牛的恐惧,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悲悯之心;但没看到羊的恐惧,所以才让人以羊换牛,这仍不失仁者之心啊。接着就是孟子那段著名的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我从前读这段话时,也感到孟老先生真是虚伪得可以。可是渐渐的,随着国门洞开,了解了一些国外的情况,却发现这种虚伪竟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德性(在中国民间,这似乎不是个好词儿)。

有个朋友告诉我: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商场里,鱼、肉类包装尽量不显出尸体的样貌来,也就是说,尽量不让人联想到动物活着时的样子。至于像中国菜市场当众宰杀活鸡、活鱼的场景,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发生。

有外国朋友买了中国的食品,打开包装看到一只鸡头,不觉大惊失色。可是在我们这里,又算得了什么?我常见商场货柜上展示一种叫扒猪脸的食品,一张张被抽去骨头的猪脸就那么公然地摆在那儿,而且一摆就是八九个,确实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的一个朋友因在国外河沟里钓鱼改善生活,遭到一群小朋友的谴责,最后不得不将鱼放回河里。一位网友告诉我,在某些国家,钓鱼是要有许可证的,并且钓上的鱼也不能活宰,要实行安乐死。

亲戚家的一位老人到国外去看外孙。一次在地下室发现一只老鼠,老人喊:快,打死它!可在 国外读小学的外孙却着急地说:怎么才能放它出去啊!老人回来后很感慨:你看,东西方的观念就是这样不同! 可我想:东方的观念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啊,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这话孟子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了。

从把孔孟扫进历史垃圾堆开始,情况起了变化。人和人之间不再讲友善,社会也不再讲和谐,人人都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

以前你坐公交车,见了老人要让座,可是这时你就会想:这老家伙是什么成分?说不定是个老地主!于是你便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乐得自己舒服。

绷紧弦之后,接着便进入斗争的时刻。一时间,斗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主题词,与人 斗,其乐无穷!没有斗争目标,就去发掘目标、创造目标,于是便有了斗走资派、斗黑五类、斗反动学术权威、斗老师、斗保皇派,接着又 翻回头收拾造反派,最后是清理阶级队伍(也就是人人过关)

斗争的闸门一打开,暴力升级自不可免:由召开批判会、当面斥责,到人身侮辱、剃阴阳头、挂牌子、坐飞机、住牛棚,直至抡皮带、举棍棒共和国的主席、著名女中的校长,便都由此死于非命!

乐生恶死不是什么人类独有的美德,而是人类与一切动物不教而能的本能天性。哪一个看到同类流血哀叫会不心惊?然而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会编造出一种道义的借口,来扭曲自己的天性。

十年动乱给几代人造成的心理创伤、人性戕害并不那么容易平复。何况这种戕害除了棍棒交加,还有头脑的浸洗。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性成了一个讨论禁区,人道主义一词也被禁用。那时我就不解:不要 人道人性,难道要 兽道兽性不成?

不少人的头脑就这样被搅乱了。他们的心变硬,精神变得麻木,许多不正常的事,在他们看来变成 小事一桩譬如打人这件事,在许多人心中变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流毒至今,几乎隔不久就会曝出打人的新闻:城管打小贩、便衣打老妪(其实还是高干夫人)、 艺人打记者、患者打医生、教授雇凶打举报人打得头破血流,也只是轻微伤。

有些话我们常能在街边听到:你小子等着,明儿我叫人收拾你!打得你满地找牙!有个小伙子在国内说顺了嘴,跑到国外也如法炮制地说了一番,结果马上让人家拘留起诉,差点回不了家我看,这才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追溯原因,有人又会往祖宗那儿推: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造成的,是孔孟之道害得我们落后于世界!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您是否真的读过孔孟的书,不知是否听过君子远庖厨之类的话,听过了,又不知是否能把握其中要义?

远离宰杀现场,是培养仁爱之心的第一步!不要给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任何残忍行为的暗示,全世界的人都这么做,我们的老祖宗两千年前就懂得这个道理了。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10):

白晓丽刚到房地产中介所上班没几天,就有“大客户”上门了。“大客户”姓钱,她在电话里说:“白小姐,你就叫我钱姐吧,我要买四中的学区房,你帮我好好挑挑。事成之后,好处费不会少你的。”
四中是省重点高中,那里的学区房自然炒得高,白晓丽好不容易找到两套,就约钱姐来看房,钱姐忙得没时间,***妈钱老太一个人来了。
钱老太跟着白晓丽到了第一套房,一看就说:“这不行,临窗就是大马路,太吵了,孩子怎么学习啊?”白晓丽一看,果然,房子下面车水马龙,她只好带钱老太去了第二家。
第二套房子环境不错,可老太太还没进门呢,就指着远处的一个变压器说:“这不行,它的摆放可有讲究了,向东南,就是聚财箱;对着西北,就成了药箱。不行,绝对不行!”
可白晓丽再也找不到四中的学区房了,她急得抓耳挠腮。一次老同学聚会时,白晓丽听在教育局的同学说:四中马上要和十中合并了。这可是个天大的内部消息,白晓丽立马打电话给钱姐,钱姐一听忙说:“快,给我买十中的学区房。”这次,白晓丽先下手为强,物色到了一套好房,钱老太看后终于点头了。
白晓丽趁热打铁,对钱老太说:“孩子进了四中,等于一只脚进了清华呢!”钱老太满心欢喜地说:“就是就是,选房子要向孟母学,我家已经买好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房子,再加上高中的,就四套了。”白晓丽奇怪地问:“您家宝贝现在多大了?”
钱老太哈哈笑道:“我女儿还没结婚呢。”白晓丽吓了一跳,说道:“那、那你们也太能提前准备了。”
钱老太自豪地说:“那当然!想当年我就是千挑万选,买了好的学区房,我女儿现在才这么有出息。”

孟子的儿童睡前故事:(11):

 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愣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再英明,他的命是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绝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销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分得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20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是称之四书的古典读本。现在少了一书,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那就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凡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损帝王威严的词句,通通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通过这些话,就不难了解他为什么与孟夫子结下深仇大恨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了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却坐了江山的朱元璋,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与孟子过不去了。

  这本《孟子节文》,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终于湮没无闻了,再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

  最近,某些地方要将净化过的《三字经》,给小孩子朗读,引起一番物议。我是绝不赞成儿童读经的,既然有人坚持要小学生读经,那还是让孩子们读真经为好。

  总在想,朱皇帝活着的时候,何等牛逼,可删《孟子》的结果呢,到头来还不是历史的话。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