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故事会

人人都想当榜样


2022-07-29 00:26:31 儿童故事会



这一代,最常犯的问题,就是他们很容易对他升起个崇拜,他们迷信偶像,也渴望自己当偶像,他们被一些媒体生产的碎片信息带领,更喜欢他对自己像驯兽师驯养动物一样的训教,而不是主动学习和探知。他们的懒惰和缺乏自省,让他们极不容易快乐,也极容易被打满鸡血,重归战场,但当鸡血功效一过,他们又是地铁和公交里萎靡叹气的一代

都需要励志

2010年到2013年的图书市场,励志书籍独占鳌头,放眼望去,处处皆是教你XXX、一秒内变成XXXX、遇见未知的XXX、成功必知的XXXX、要成就自己先怎么做XXX、请给我XXX……好像中国人一夜间都得了心灵肾虚,需要这么些“六味地黄丸”去补补脑,我每次经过新华书店和街边的书摊时,都能看见成群成群的年轻人犹如饿狼扑食般的,扑在这些热乎乎的励志书籍上,双眼放着钻石般的光芒,好像看完这些书了,他就觅得了人生真义,从此裸身也敢在商海里游个几千米。这些书籍无疑都是异卵双胞胎,封面上一个穿着笔挺,张大口型,好像在说:”跟我这样学你就能变成千万富翁哦!!“的男人或女人,用自由女神手擒火炬的大义凛然,高高捧起一张象征着顶级VIP身份的烫金名片,或占满半个封面的硕大血红的上升箭头,好像你不读这些书,你的人生从此就会掉入深渊。而且腰封上必然会有一些知名企业家,明星等人作序,用极尽夸张、煽情、感恩戴德的口吻推荐着——貌似他们就是因为读过这些书,才获得了今日成就。

我每次经过这些地方,都会加快步子,这群年轻人眼睛里射出的火焰,犹如一群吸过毒的瘾君子,虽垮着肩膀,但脸上都罩着一层神圣的不允侵犯的光芒,你完全无法参与进去,除非你成为他们集体中的一份子。他们站在书摊前,就着灰暗暗的路灯,兴奋的叫唤着,彼此互荐着,在书堆里一摞一摞的扒拉着。他们甚至一边赶路,一边低头俯看着,如饥似渴的,全然不顾两旁冲刺的车辆和行人。

我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可怜,但我说不出哪里可怜,他们在校园里,每日日读夜读,不过是为了通过几轮考试,做上几沓卷子,自以为天之骄子必会挑赢整个世界,但当出了校园,来到社会,他们才发现学校里读过的数理化,体生美根本对职场应对、人际交往、家庭维护毫无作用,而且退去象牙塔那层面纱,他们也日益发现这个社会——一些潜规则正日益变成大家遵循的规则,君子多累,小人常存。他们沮丧、失意、迷茫,极度的需要过来人告诉他们一些经验,以应付这个不知怎么分辨善恶黑白的世界。而一旦,有了一双手,告诉他们你们该这么做,那么做,如此方能通向成功,他们就恨不得对这个人三跪九叩,自建宗教,推其为教主。

我能理解他们的缺失,但我总归类不好这类现场是好是坏。就像我能理解,一个人因为疼痛而去误食吗啡,但当他沉湎到这种一次性的止疼效果里,他会不会渐渐忘掉,如何保持清醒独立的活着?

人人都想做榜样

我家门口有个小学,每天那个小学门口的LED显示屏上,都会轮换显示着:XX班XX人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XX班XX人在某次考试中名列全年级第一;XX这次又拿到了北京市的XX奖项和荣誉……然后最后的结尾语,必然是号召全体同学都向他们学习。

有时候会有些家长来接送孩子上学,开着宝马的,踏着三轮的,骑着自行车的,无一例外,都会指着这块显示屏对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有些孩子会低着头安静的听着训话,有些孩子心不在焉张大嘴巴似在远处争辩着什么。我从后背看他们,背着高过肩的大书包,或者拖着一个类似行李箱的书包,穿着一模一样分辨不出性别和曲线的肥胖校服,我分辨不出谁是谁,谁将来会成为教师谁会成为小贩谁会成为商人,但我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被家长训话时,都渴望过,或正在渴望着——成为LED显示屏上,那几个斗大的人名。

我能理解这些家长的望子成龙,也能理解学校里希望树立几个榜样,让其他的尚未有梦想意识的孩子,从心底升腾起一个可实施的梦想。我能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梦想启发,但我不知,这些梦想可会持续到他们成年后?当所有的孩子,他们在童年少年的梦想都是当上那几个被标匾,被公而告之的优秀班干部、全年纪第一、北京市优秀少年和XX奖得主……他们的梦想会不会因此单调的可怜?

人人都想做偶像

很长时间不再看报纸,不喜欢刷微博,刷社交论坛,因为貌似每个人都有些经验在广而告之,大家看似在无意的分享着自己的衣食住行,爱人爱宠,其实心里都在期待他人对自己有期许或羡慕。网络偶像越来越多,就像齐刷刷的大葱叶子,用一些夸耀的语气或打鸡血似的吆喝,甚至下三滥的谩骂来赢得关注,谁也分辨不住关掉电闸后,这个人在网上呈现的姿态是真是假。但每个人也都乐意泡在这些论坛,或者被媒体炮制的偶像牵引着。他们用关注一个ID这种虚无的方式,去浪费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们喜欢这些反讽、黑色幽默、对他人人格的打击、对时政一窝蜂式的谩骂、对自己的训教,就像永不过时的个人崇拜。

少有人去洞察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甚至大多人分析动机,也都是用阴谋论在分析,他们缺乏逻辑性的思考和层层剥茧式的调查数据、举例。他们更喜欢看热闹,围观笑话,而不是去一一分析和佐证。

微博右栏上,有几条时时推送的热点,所有的中国人也都被这几条热点牵领着,去在同一时间同一刻讨论同一个话题: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讨论毒奶粉,明天所有的中国人又都在讨论动车,后天讨论地震,但话题永远推陈出陈,很快就会有新一轮的事件递入眼球,旧话题就此被遗忘和掩盖,死者变成几个冰冷的数字,谁也不在乎这个事件可真的被解决。

偶像们的任务,就是每天制造更多的话题去让你崇拜他,不需在乎是否尊重人,是否会带坏们的年轻人,是否有悖事实。有些人得到声望后,就用声望去投资或攻击对手,媒体们也热于将他们领入大家的视线里。民众需要偶像,需要借由偶像的嘴巴,去说出屁民无地可发的牢骚或热血,他们欣赏别人的敢说,却习惯了自己的沉默。

能理解这类沉默和这类个人崇拜,媒体需要点击率,需要偶像效应去贩卖广告位。偶像需要被关注才能更大胆的发声,大家的生活都这么匆忙和单调,若没一些精神刺激,很容易沮丧抑郁,但总是总结不好,当大家的嘴巴,都说着一模一样的话,当所有的人,渐渐有了声望后,就开始惯于去对别人训教,像爹爹教训儿子一样的去喂养一些经验和道理。这样的精神交流,会不会更像奴役和被奴役?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