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咨询师成长手记之一:面对疑问心慌慌


2022-07-29 00:26:12 儿童睡前故事



导读:为何来访者的提问,会让咨询师陷入极大的恐慌呢?那些提问若是枷锁,困住的是怎样焦虑的心灵呢?——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来访者Z在咨询刚开始就火急火燎地向我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啊?我有可能跨过这道坎吗?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健康?我要怎样才能不再感到焦虑和痛苦?”

这是一位在我学习心理之初接待的来访者,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劈头盖脸的一通问题让顿感手足无措,却又直想做些什么。遗憾的是,在经过几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我仍不敢确保自己已有足够的能力淡然地处理来访者的提问,甚至依旧会感到一定程度的恐慌。

1. 回答还是再提问,这又是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师,一个懂得共情的倾听者,该如何在这时真诚地表达自己而不显得狡猾或虚伪造作,建立一个值得信任的咨访关系呢?不能妄加评断或建议,是否应去做一些探索?但又该怎样才能从这些问题转到更有意义的探索呢?当来访者以一种恳切的目光期盼从咨询师那里寻获希望,是该用先哲们的那套精妙理论来应对这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吗?那刚刚建立的咨访关系能否接受这样的考验;要怎么做才能激起来访者对自己的审视而又不会让ta觉得自己不是被敷衍或拒绝呢?

哎,为何来访者的提问,会让咨询师陷入如此的恐慌呢?

2. 来访者提问是对传统治疗关系的偏离

传统的治疗关系中,一般都是由医生对病发问的。“哪里疼?疼多久了?胀痛还是刺痛?……”在这样的关系里,医生处于主导地位,病必须得乖乖的回答问题才能尽早摆脱病痛的折磨。可到了心理咨询这里,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心理咨询中提倡的咨访关系与传统的医患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更为平等的关系,甚至可以是一种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是对传统医疗关系的偏离乃至颠覆。

从来访者发问开始,那种传统的医患关系就被翻转了,原本属于传统关系中的掌控感可能在新的关系中已经荡然无存。从来访者发问开始,原先的咨询重心可能会被丢到了咨询师这里,扰动了我们预先设定的咨询目标——让来访者对自己进行探索并成长。

这样的情况困扰过无数的心理师们:我们想要探索问题背后的意义,可又不能像审犯那样威逼;我们想要很好的做一些自我暴露,可又害怕陷入“救世主”的自我中心。谁曾想过,原来咨询师也会和来访者有着类似的纠结和矛盾。所以也难怪有些刚入门的同僚们会发自内心的高声痛呼:“为什么我的来访者不配合我?说好的自我成长和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呢!”

3. 咨询师从未有过标准答案

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通常是不担心病的提问。因为他们那里有着相应的答案:感冒吃感冒药,咳嗽吃止咳药,发烧吃退烧药……大多数疾病都有着一套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面对一般的提问医生们多半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心理咨询师们可没有那样的“福气”,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好事”了。

在这个凡事爱求个标准答案的国度里,心理咨询就变的颇有些难度了。很多来访者在咨询之初不会认为自己是来探索内心或自我成长的,他们更像是大考来临前夕的“学酥”,背着老师和同学,偷偷摸摸的跑来找我们购买标准答案……可惜的是,我们从来不做这倒卖答案的生意,而且压根也从没有过什么标准答案。

即便现今已经退出了成百上千种的心理学理论,但也从未有过任何一种理论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内心的痛苦。这种需要“心药”去医治的“心病”,其变化程度之疾、变化种类之多可能连流感病毒也望尘莫及。

我们常说每一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我更是感觉每一场咨询都是独特而唯一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得从我们这里获取一千种不同的“心灵处方”,一千场王子复仇记也会在我们这有一千种别样的“独家演绎”。

3. 提问的背后暗藏玄机

玄机之一:来访者话中有话

来访者W一脸愁苦的问我:“你知道爱情是多么地令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提问,大家也很容易看出来访者并非是想听我简单的回应“是或不是”,也不想看到我用专业的沉默来回应他。此时的他渴望得到共情和理解,想要我能够给予他一个说下去的契机并愿意耐心地聆听他的故事,帮助他走出当前纠结的爱情困局。

诚如W的提问一般,我们的来访者大多数提问都不只是看起来那么直白,而是暗藏玄机的。它们或许是一种试探,或许在暗示着某些需要,或许反映着某些动机,又或许是来访者自身的一种投射……各式各样超出咨询师预料的问题还在那一丈见方的咨询室内涌现,它们或侵犯,或迷惑,或有益,或阻抗,或是许多种可能的复杂集合——总有那么一些会让咨询师顿感无力并措手不及!

玄机之二:焦虑激发咨询师创造的勇气

兴许这些提问本身并没有多大影响,而是它背后给咨询师带来的焦虑远远超出了们对它的预期。于是,面对这些焦虑的挑战,弗洛伊德躺在椅子上发表了“不为所动”的英勇格言;罗杰斯微笑着倡导运用非指导性的工作方式;艾伦·贝克与阿尔伯特·艾利斯等人则前赴后继地研究CBT理论,意欲修复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这些来访者的挑战激发了心理学家们无穷的创造力,也激励着每一位奋战在咨询室的心理师愿意为我们的来访者更多的心思,量身定做一套属于他们的“心灵妙方”。

又兴许……这些提问本身也与咨询师无太大关联,只是那种可以让来访者肆无忌惮提问的自由,已是咨询中很有效的力量。

各位看官,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后记

在一阵氤氲缭绕的梦境中,弗洛伊德吐了一口雪茄烟,悠然地说道:“雪茄烟,有时只是雪茄烟而已。怎样,要来一根雪茄吗?”①摆了摆手,喟然道:“谢了!但这可不是茄烟……”

①弗洛伊德在每次进行了精妙的分析之后,都会邀请来访者与他共享茄烟。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