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睡前故事

有关但是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6篇


2023-03-31 01:10:12 儿童睡前故事



有关但是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_儿童睡前故事

6篇有关但是的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但是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1):

1986年9月2日,美国哥伦比业电视台传奇主持迈克华莱士完成了工作历程中又次伟的接触采访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邓小平。

那天上午10点,邓小平特意换上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脚穿双锃亮的黑皮鞋,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了中南海紫光阁。

早早在此等候的华莱士迎上前去。邓小平同他握了握手,两就一起走向座位。华莱士一边走,边高兴地对邓小平说: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看成是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您这样的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确实如此,那是邓小平第一次也是唯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邓小平对华莱士提出的20多个问题一作了解答。如今回头看,当年邓小平对于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台湾问题、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及对干部退休制度等问题的看法和预测,都已成为现实。

华莱士问邓小平,他离开后的中国会怎样,是否会回到过去的状况?邓小平回答:肯定不会。2004年,在纪念邓小平100周年诞辰时,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邓小平的回答。

当地时间2012年4月7日,华莱士于康涅狄格州一所疗养院中去世,享年94岁。

把里根问成结巴

在美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华莱士。在将近60年的新闻岁月中,华莱士出访过无数个国家,与多国领导进行过智慧的交锋,他犀利睿智的提问,令见过很多世面的领导也不得不提高警惕,生怕落入他设置的圈套。

在美国,华莱士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的提问。

华莱士采访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让被采访者用外交辞令把问题躲过去。对于关键问题,华莱士会非常巧妙地穷追猛打、毫不退让。

例如,里根在竞选总统时经常回避他的种族主义倾向,华莱士早就盯上了这个问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次,里根谈话时无意中提到了他的竞选班子,华莱士立即抓住机会开始发问:里根先生,你的竞选班子里有多少黑人职员?里根回答:我不能老实地告诉你。

华莱士说:这句话本身就能说明问题。里根着急地说:不对,因为我不能告诉你有多少职员,我们有

华莱士打断他的话:你应该说清楚是白人还是黑人!里根说:哦,对,我的意思是我们有、我们有

华莱十接过话头说:我指的是竞选班子里的高级黑人职员。里根支支吾吾:我们怎么来谈这件事

华莱士再次打断里根:很明显,你的竞选班子里没有黑人。里根结结巴巴地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的意思是不能不能同意你说的。

里根结结巴巴的回答和惶恐的神情,早已被收看华莱士节目的观众们尽收眼底。有不少媒体称里根原本是演员出身的政客、作秀的高手,但只要遇上华莱士这样穷追猛打、毫不退让的勇敢记者,再好的演员也要露出真实面目。

迈克,华莱士和《60分钟》

迈克华莱士1918年出生于美国的个俄裔犹太人家庭,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与新闻结卜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芝加哥一家电台,成了当地广播界的宠儿。当时刚满23岁的他,以出众的口才一夜之间变成了风城最受欢迎的表演者。二战爆发后,爱国的华莱士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前往太平洋战区,当了两年半的海军军官。

1951年,华莱士迁居纽约,辗转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第五频道之间,创办并主持了《迈克华莱士追击》《60分钟》等震撼美国的新闻节目,以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实践追踪式报道和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而闻名,在世界传媒领域被誉为新闻怪杰。

华莱士一直努力工作到88岁才退休,他把所有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他获得的世界级新闻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他曾获得过19项艾美奖、3项哥伦比亚大学阿弗莱德杜邦奖、3项乔治.佛斯特皮博迪奖和其他一些重要奖项,cbs甚至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时的特别节目,回顾他40多年的新闻生涯。芝加哥广播通讯博物馆也为他对广播电视业的终身贡献而给予褒奖。

《60分钟》在美国电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这一全新的新闻体裁,主持人兼具记者的角色,深度解读重要的时事和社会新闻。这种体裁出现之后,迅速被世界各地的电视台模仿.摘自木木读者在线阅读。

迈克.华莱士在此正是这档节目的宣传语,他代表了新闻的公信力和至高无上的监督作用。凡是有秘密的人都害怕被华莱士采访,在他们眼中,华莱士是正直、权威的象征。

《60分钟》现任总制片人杰夫费泽尔说:多少年来,华莱士一直是《60分钟》的心脏与灵魂。由于节目制作质量高、主持人发挥出色吸引了大量观众,在崇尚创新、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圈,《60分钟》长期受到观众的追捧。《60分钟》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曾5次成为全年收视冠军,连续23年位居十大高收视率节目之列。这其中不仅包拈新闻节目,还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在充分市场化的美国电视行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并且《60分钟》还95次荣获美国电视节目最高荣誉艾火奖,华莱士本人就夺得了其中的19次。

成功源于提问而非答案

然而,尽管华莱士被称为电视界的教父,但人无完人。他的不少朋友都蜕他无惧、无耻,但极棒。作为新闻奇人,他喜欢穷追猛打式的新闻采访方式,对新闻的执着到了顽固的境地。他主持节目以尖锐犀利的风格着称,这让他挖掘山不少珍贵的新闻事实,但也因此引发了不少声讨和质疑。

美国舆论界对他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正义的化身,反对派则送他一个胆大妄为的评语,讽刺他是一个少有的麻烦制造者。

报道称,在华莱士的职业生涯中,自肯尼迪总统开始到克林顿总统为止,他采访过中间历任美国总统;在他退休前,唯一没有采访过的美国总统是小布什,华莱士讽刺他为林肯以外另一个永远坐在原处的总统(林肯的雕像是坐着的)。这令林肯的支持者们很是恼火。

华莱士的噩梦始于1981年。那年,他制作了一期后来给他带来巨大麻烦的纪录片《没有算在内的敌人:越南的欺骗》。在该档节目中,华莱士以贯的作风,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韦斯特摩兰是否因为谎报军情,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节目播出后,韦斯特摩兰以诽谤罪将华莱士和哥伦比亚集团告上法庭。官司打了4个月,最后哥伦比亚集团道歉,韦斯特摩兰也放弃了12亿美元的赔偿要求。

那年秋天,华莱士几乎每天都必须列席法庭,坐在被告的位置上,听着自己和同事不断地被叫做说谎者造假者甚至叛徒,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折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华莱士终于走出了阴影,继续举起话筒向自己追求的新闻事业进发。

2006年7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华莱士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当你们忘记灯光、摄像机或其他一切的时候,你们就可以互相交谈的时代。华莱士就创造了一个充满这种时刻的电视新闻网络。他的成功经常源于他提出的问题,而非他获得的答案。他曾断言尼克松总统的助手在水门事件中作伪证;在1976年报道医疗补助欺诈案时,他曾开办假诊所搜集证据。

华莱士对待新闻的真诚,使多数美国人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他以自己一贯坚持的态度对新闻和观众负责,因此,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使观众倾倒,就连美国总统也不敢小觑他。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为了重振声威,特意邀请迈克华莱士负责他的新闻发布会,但是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华莱士毅然拒绝了总统的邀请,这也体现了他一贯的态度和风格。

作为个让很多领袖无法拒绝的记者,特立独行、备受争议的迈克华莱士,用他的锐利与深邃、磨难与坎坷,演绎着无数的新闻传奇。

在节目片头里,他穿着风衣,围着长长的围巾,一步一步稳健坚实地走在纽约的大道上。不息的人流、奔驰的车辆和平地而起的朔风,一次次撩起他的围巾,但他依然走得稳健沉着,他走向了车站、机场、海关,走向了欧洲、亚洲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2):

1986年9月2日,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传奇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完成了工作历程中又一次伟大的接触采访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

那天上午10点,邓小平特意换上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脚穿一双锃亮的黑皮鞋,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了中南海紫光阁。

早早在此等候的华莱士迎上前去。邓小平同他握了握手,两人就一起走向座位。华莱士一边走,一边高兴地对邓小平说:我把今天同您的交谈看成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像您这样的人物,我们记者不太容易得到专访的机会。

确实如此,那是邓小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邓小平对华莱士提出的20多个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如今回头看,当年邓小平对于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台湾问题、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及对干部退休制度等问题的看法和预测,都已成为现实。

华莱士问邓小平,他离开后的中国会怎样,是否会回到过去的状况?邓小平回答:肯定不会。2004年,在纪念邓小平100周年诞辰时,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邓小平的回答。

当地时间2012年4月7日,华莱士于康涅狄格州一所疗养院中去世,享年94岁。

把里根问成结巴

在美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华莱士。在将近60年的新闻岁月中,华莱士出访过无数个国家,与多国领导人进行过智慧的交锋,他犀利睿智的提问,令见过很多世面的领导人也不得不提高警惕,生怕落入他设置的圈套。

在美国,华莱士这个名字代表了硬新闻、调查新闻,代表了不回避、不退让和咄咄逼人的提问。

华莱士采访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让被采访者用外交辞令把问题躲过去。对于关键问题,华莱士会非常巧妙地穷追猛打、毫不退让。

例如,里根在竞选总统时经常回避他的种族主义倾向,华莱士早就盯上了这个问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次,里根谈话时无意中提到了他的竞选班子,华莱士立即抓住机会开始发问:里根先生,你的竞选班子里有多少黑人职员?里根回答:我不能老实地告诉你。

华莱士说:这句话本身就能说明问题。里根着急地说:不对,因为我不能告诉你有多少职员,我们有

华莱士打断他的话:你应该说清楚是白人还是黑人!里根说:哦,对,我的意思是我们有、我们有

华莱士接过话头说:我指的是竞选班子里的高级黑人职员。里根支支吾吾:我们怎么来谈这件事

华莱士再次打断里根:很明显,你的竞选班子里没有黑人。里根结结巴巴地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的意思是不能不能同意你说的。

里根结结巴巴的回答和惶恐的神情,早已被收看华莱士节目的观众们尽收眼底。有不少媒体称里根原本是演员出身的政客、作秀的高手,但只要遇上华莱士这样穷追猛打、毫不退让的勇敢记者,再好的演员也要露出真实面目。

迈克华莱士和《60分钟》

迈克华莱士1918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

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芝加哥一家电台,成了当地广播界的宠儿。当时刚满23岁的他,以出众的口才一夜之间变成了风城最受欢迎的表演者。二战爆发后,爱国的华莱士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前往太平洋战区,当了两年半的海军军官。

1951年,华莱士迁居纽约,辗转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第五频道之间,创办并主持了《迈克华莱士追击》《60分钟》等震撼美国的新闻节目,以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实践追踪式报道和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而闻名,在世界传媒领域被誉为新闻怪杰。

华莱士一直努力工作到88岁才退休,他把所有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他获得的世界级新闻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他曾获得过19项艾美奖、3项哥伦比亚大学阿弗莱德杜邦奖、3项乔治佛斯特皮博迪奖和其他一些重要奖项,cbs甚至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时的特别节目,回顾他40多年的新闻生涯。芝加哥广播通讯博物馆也为他对广播电视业的终身贡献而给予褒奖。

《60分钟》在美国电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这一全新的新闻体裁,主持人兼具记者的角色,深度解读重要的时事和社会新闻。这种体裁出现之后,迅速被世界各地的电视台模仿。

迈克华莱士在此正是这档节目的宣传语,他代表了新闻的公信力和至高无上的监督作用。凡是有秘密的人都害怕被华莱士采访,在他们眼中,华莱士是正直、权威的象征。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3):

  狐狸对狮子带着嘲笑说:

  你只生下一个仔仔!

  狮子用骄傲的声调回答:

  只一个,但它是狮子!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4):

1910年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到达罗斯岛,在埃文斯角登陆时,阿蒙森的小型南极探险队也来到了罗斯冰障另一侧的鲸湾。

  阿蒙森探险队只有5个人,驾着由52条爱斯基摩狗拉的4架雪橇。

  他们在鲸湾建了营地,每向南一个纬度(110公里)便设一个仓库,存贮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为了防止迷失方向,他们每隔一段距离就在雪地上插一个标竿。

  阿蒙森探险队进入南极腹地之后,遇到了重重困难。

  有一次,一架雪橇掉进了一条冰缝,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拖上来。在离南极点550公里的时候,出现了上坡路,暴风雪又不停,怎么办?阿蒙森决定,把活着的42条狗中的24条体弱的杀掉,由剩下的18条壮犬拖3架雪橇。只带两个月的口粮,向南极极点冲刺。

  一定要赶到斯科特之前!阿蒙森的队员们互相勉励着。

  1911年12月14日下午3点,阿蒙森探险队到达了南纬90度,站到了南极极点上,5个人的5双手共同抓住一根旗杆,把一面挪威国旗升到了极点上空。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们唱起了国歌。

  当挪威探险队员在极地庆胜利的时候,斯科特的队伍还在暴风雪中挺进。

  斯科特是驾西伯利亚矮种马拉雪橇的,这种马适应不了南极的严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后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风雪、冻伤、体力下降,打击一个接一个地向斯科特袭来。

  1月16日,已经胜利在望了,队员却发现了挪威的旗子,显然,对手走到了他们的前边.这是极为沉重的精神打击,有的队员精神几乎要垮下来了。

  前进!斯科特吼着。

  1月18日,斯科特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极点,他们在挪威人的帐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们把英国国旗插在帐篷旁边,他们成了到达南极极点的亚军。

  第二天,精疲力尽的斯科特队踏上归途,他们按照科学探险的惯例,仍然沿途收集各类岩石标本,书写探险日记。

  他们的口粮不足了,有的队员手指甲冻掉了,狂风咆哮着,两名队员牺牲了。

  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将坚持到底.但我们的末日已经不远了。这是很遗憾的,但恐怕我已经不能再记日记了。

  8个月后,搜索队找到了他们的帐篷和遗体,人们在斯科特身边发现了18公斤岩石和各种化石标本-他们在死亡将临的时候仍然 没有丢下科学,仍然为人类保留着科学财富!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5):

  狐狸对狮子带着嘲笑说:

  你只生下一个仔仔!

  狮子用骄傲的声调回答:

  只一个,但它是狮子!

但是的儿童睡前故事:(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前圣贤的一句话,如今成了无数考研学子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十二月,很多人说考研的生死线就近在眼前。一年又一年,多少人实现了理想,多少人黯然离去,多少人成为这个群体中新的成员,多少人坚守着进入下一个轮回。

  对于考研人来说,痛苦、心酸、无奈,或者还有迷茫,都是时而上演的剧情。但更多时候,无悔与坚持在一切纠结复杂的情绪中占了上风,无数个冰冷而疲惫的夜晚,温暖着他们。然后第二天,拿着书继续早起,继续上路。

  姓名:黄伟

  性别:男

  籍贯:山东

  报考学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声音:希望今年考出好成绩,然后和在外打工的姐姐一起回老家过新年。

  黄伟去年报考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由于只超过笔试成绩一分,经过复试最终没有被录取。同学们毕业后都先后离开校园,黄伟则是和大多数选择第二次考研的学生一样,在学校留守。

  由于这两年金融危机,再加上就读的是二类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黄伟在找工作时情况不尽如人意。本科毕业能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太低了。其实今年初考研失败后我有机会去温州工作,但是听说工资只有一千多块钱,做的也都是些机械性的工作,我就没去。他现在和一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住在一起,两个人今年要考相同学校的相同专业,所以几乎像双胞胎一样形影不离。每天都同时自然醒,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问题,结伴打工赚钱,相互鼓励打气。

  由于想省钱,黄伟和室友住的是校内的老房子,两个男孩,十来平米的面积,上下铺,每人每月房租三百元。房租虽然不算贵,但也让黄伟觉得有些入不敷出。他来自农村,和姐姐相依为命。虽然姐姐到处东拼西凑,依然无法支付对他们来说像天文数字一样的学费。四年大学,黄伟的生活费都来自打工和奖学金,学费则是贷款。对于这对贫困的姐弟来说,黄伟身上肩负的,是改变命运的沉重希望。

  去年考研落榜后,黄伟不是没犹豫过、挣扎过,有时他也会想,先将就着找份工作,至少这能让为自己付出了这么些年的瘦弱姐姐喘口气。但是心中满满的理想怎么办呢?自己奋斗了四年的时光,让他怎么能甘心?大学期间,别人在休息、交际玩耍的时候,他都在打工;别人懈怠的时候,他从未放松自己少看一分钟书。去年他其实复习得很充分,冲刺阶段做模拟题时也没遇到什么大的困难。但是由于紧张导致笔试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在誊抄大题时抄错题号的低级失误,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于是,黄伟试着和姐姐说自己的想法,姐姐只是轻轻地告诉他,别想那么多,如果想考,就再努力一次,自己哪怕借钱也要供他读研。

  我现在周一到周五复习,周末就出去当家教和做兼职,我不想给姐姐太大的压力。黄伟自嘲每次周末自己就像赶场子一样。有一次他上午当家教,中午发传单,下午又要赶去其他地方当家教,一整天都没吃饭。晚上回到住的地方,心想着终于可以歇口气了,但是翻遍全身和书包都找不到开门的钥匙。一瞬间,委屈、孤独、疲惫一齐涌上心头,他背靠着门坐在地上,在漆黑的走道上无声哭泣。(励志文章 )心酸这个词特别形象,有时人真的可以感觉到很多复杂的情绪纠缠在一起,心口泛着的那种酸要体验过的人才知道。他停顿了一下,笑着说虽然现在有时觉得很难,但是我和姐姐不想放弃。也许是因为过早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黄伟承受了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但这些年的磨砺,让他现在能将所有的苦都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这个已经提前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人主动说起了现在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遇到的困难。他说,因为报考的学校书目中有一本全英文的大部头,他们这样的理工科专业术语又多,让他觉得有些吃力。但是自己英语还不错,所以加把劲也能跟上进度。虽然今年报考时换了学校,但因为去年打好了基础,公共课基本不用太多时间,心态上也没有去年那么焦虑。他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不会再出现怯场和低级失误。

  谈到现在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黄伟坦言自己最近有种紧迫感,所幸室友的存在让他卸下了部分思想包袱,轻叹一口气,他说道:我真的很感谢他(室友),没有他,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下去。

  实际上,黄伟的理想很简单,他想让姐弟俩过上富足而平凡的生活。已经三年没回家的他希望今年考出好成绩,然后和在外打工的姐姐一起回老家过新年。

  采访的最后,黄伟说:我告诉你一件让我挺高兴的事情,上次有同学说我能这样坚持考研,很帅!他语调的末尾微微上扬,透着一股纯真的味道。记者也不禁笑了,觉得这样和命运、生活抗争,坚持自己选择的黄伟,很帅。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07605号-1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