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励志小故事

七十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2022-07-29 00:34:11 励志小故事



从革命圣地到文化之都

  1936年初冬,被国民党关押了三年、曾经名扬海内的左翼女作家丁玲,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前往陕北保安。

  作为第一个投奔陕北的著名文,丁玲的到来对中共意义重大。抵达当晚,她就被请进中央驻地最大的一间窑洞,参加专门为她举办的欢迎茶话会。中共高层领导悉数到场,丁玲首先看见的是坐在窑洞门槛上的周恩来陕北艰苦,椅子不够,周恩来便一直坐在门槛上。

  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迁至延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闻讯,冲破重重封锁,从全国各地赶赴延安。几年内,到延安的知识分子达4万余。延安成了比上海、重庆还要兴旺的文化之都。

  在延安,虽然不能给每个知识分子都开个丁玲那样的欢迎会,但中共竭尽所能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尊崇:八路军师级以上干部,包括毛泽东本,每月只有五元津贴,而到延安抗大教书的老师有十元津贴。如果老师们在其他学校兼课,还另有补助

  冼星海刚到延安时,吃不下小米。组织上想办法给他弄了两斤白糖。延安白糖一元一斤,价格是重庆的四倍,相当干八路军师级干部小半个月工资。冼星海盘腿在炕上,抽一口烟,吃一口糖,六天不出户,写出了《黄河大合唱》。

  虽然在军队干部和老百姓看来,延安给知识分子的待遇已经足够好,但这些文化似乎并不因此心满意足、感恩戴德。

  在延安,扔下锄头拿枪杆子打天下的工农红军被惯称为老干部。知识分子和老干部的出身背景、生活经历有天壤之别,双方在很多方面格格不入。老干部们从枪林弹雨中拼杀过来,纪律严明,生死都听凭组织安排,他们看不惯文化养尊处优还好发议论,标榜个性,不服从组织安排;文化和学生也认为老干部和他们理想中的形象有落差,说老干部可敬、不可爱,觉得他们没文化,头脑简单。许多在学校、医院等专业机构工作的知识分子,对党的干部不懂业务却担任领导职位也多有不满。

  在延安,知识分子颇为不满的是等级分配制度,比如吃小厨房和有马骑。以饮食为例,当时的延安依据党内职务高低、党龄长短等标准,分大、中、小灶。骑马则是高级干部的权利,文艺界只有周扬、丁玲等干部能骑马。衣料也是分等级配给的,战士和学生穿土布,一般干部穿平纹布,延安外面买来的少量斜纹布给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穿,俗称干部服。这些现象刺激了知识分子不患寡而患不均情结,他们在小说、杂文中时常批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有骑马,有走路的不平等制度。

  政治婚姻和延安舞会

  1942年,国内外环境风云突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抗战形势逆转。历史的抉择时刻即将到来,中共需要为民主建国做充分的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的准备。在此背景下,为整肃作风,清洁精神,统一思想,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在延安展开。

  但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并没有理解整风的涵义,他们把对延安种种现象的不满集中表达出来,以此配合整风。1942年3月,几篇引发争议直到文革还未平息的作品发表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包括艾青的《尊重作家,了解作家》,文章点明:作家除了自由写作之外,不要求其他的特权。希望作家能把癣疥写成朵,把脓包写成蓓蕾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因为他连看见自己丑陋的勇气都没有,更何要他改呢?罗烽发表了《还是杂文的时代》,主张应该像当年的鲁迅一样,用杂文来抨击阴暗的角落。

  3月9日,丁玲发表了重磅文章((三八节有感》。她以极富同情心和批判的笔触,揭示了女性在延安的困惑和遭际。当时,38岁的丁玲刚刚力排众议,嫁给比她小13岁的陈明,但在延安,大多数女性无法像丁玲这样潇洒地主宰自己的命运。早期延安革命队伍男女比例为30:l,女学生们的到来缓解了供需困难,但男女性别比仍高达18:1。许多未婚女青年被做组织工作,嫁给戎马半生耽误了结婚的老干部。

  丁玲写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女性,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文章中颇具讽刺意味的一段话是:被逼着带孩子的一定可以得到公开的讥讽: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而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这句话出处是江青说过的一句话:每星期跳一次交际舞是卫生的。

  交际舞由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引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大力支持,周末舞会雷打不动,盛行一时。领导人支持舞会,一是因为跳舞利于身心健康;二是希望通过舞会鼓励军中将领结识女青年,解决婚恋问题。但舞会在领导阶层内部和知识分子中间引发不少争议。

  杂文激怒贺龙、王震

  如今回顾延安文艺座谈会,王实味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曾是北京大学预科生,外文功底扎实,1937年奔赴延安,在中央研究院从事马列原著的翻译工作。据当年的同事回忆,王实味性格十分不可爱。工作上,他的译稿如果被人改动就要大吵大闹;生活上,他作为特别研究员享受较高待遇,但该发给他的东西稍微差了一点也要大吵。

  延安多狂狷之士,王实味性情乖戾本也不算大事,但1942年3月,他在《解放日报》发表了《野百合》、《政治家与艺术家》等文章,将自己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他在文中讽刺延安舞会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吧,每一分钟都有我们亲爱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他曾为了研究院没按规定给他发过冬的干部服,和研究院副院长范文澜从山前吵到山后,直到范文澜把自己的衣服给了他才罢休。但在《野百合》中,王实味却激烈地批判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等级制度。

  这些文章发表的同时,延安中央研究院的整风壁报《矢与的》创刊,范文澜亲写发刊词以民主之矢,射邪风之的。王实味在创刊号上发了两篇文章,矛头直指中研院整风运动的领导人罗迈(李维汉)。

  1942年3月,贺龙离开晋西北奔赴延安,并和妻子蹇先任离婚,恰巧这时看到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不禁气愤地说:们在前方作战,保卫延安,保卫中央;你们吃饱了却暴露延安,骂党,骂工农兵。再这样搞,就班师回朝了!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