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睡前故事 / 小故事 / 成语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会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小故事

睡前故事:韩愈的睡前故事哄女朋友7篇


2022-09-19 06:10:29 儿童小故事



睡前故事:韩愈的睡前故事哄女朋友_儿童小故事

7篇睡前故事:韩愈的睡前故事哄女朋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7篇关于韩愈儿童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小故事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1):

  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一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条险径。远远望去,像一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一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一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2):


苍龙岭乃西岳华山上处著名景观。是从云台峰通往“天外三峰”的条险径。远远望去,像条直冲云霄的游龙,游行在两山之间,龙脊突兀,宽不足三尺,两边皆为万丈深渊。云涌华山之时,若隐若现,十分神奇险峻。苍龙岭的顶端有“逸神崖”,上刻“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这处遗迹其中蕴含了段唐朝杰出文学家韩愈游览华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贯比较感兴趣,但因以往政务冗忙,没有闲余时间,苦不得游,今日,经他俩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岖,如何去得?”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
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天外仙境般。他漫步山上,观赏了镇岳宫、玉井楼、二十八宿潭。他纵目西峰,气势磅礴,莲叶覆顶,开石为洞,庙宇依山势而建,道路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辉相映,翠草绿树,互为衬托,无限奇景佳境引得韩愈诗兴打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吟罢,他又兴致勃勃地登上极顶仰天池,享受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点。他又来到南天门,观看了凌空高撑的长空栈道。他怀着欲罢难舍的心情,走遍了东峰,领略了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下了金锁关,来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难,变迈开脚步往下走,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象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象这样的险境,怎能不使善习文弄墨的韩愈胆战心惊呢?)。但不下山不行,当时的华山非今日可比,荒寂无人,虫兽出没,不是久留之地。韩愈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韩愈毕竟是位大智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砚台,很快写好了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华山采药者将此信报告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游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哭笑,又表现出另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苦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在苍龙岭留下的这段逸事,为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和遐想。而苍龙岭之险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3):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曾在广东潮洲做官。

  当时潮洲还是穷山恶水,加上官场腐败,社会上恶霸横行,可说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虽然想将朝政改革一下,但是,独力难支。

  一日,他坐在书房里,批阅各地报来的灾情,又无力解决,很有感慨,因此,却有辞官不做的意思,便自撰半副对联:

  恶山恶水恶环境,韩退之!退之!

  此联几百年来,无人能对,被视为罕世绝联。

  光阴荏苒,时光一晃,1949年神洲大地获得解放,当时谢觉哉任人民政府内务部长,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关心民间疾苦的好领导,他上任伊始,就到全国各地视察。

  有一次,谢觉哉到了潮州,当晚,他下榻在潮洲市政府招待所,时他正读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愈读愈感到爱不释手,大有豁然开朗之感。

  这时,他手边刚好有韩愈的这半副所谓绝联,他顿时茅塞顿开,灵感萌生,就奋笔疾书,写了下联:

  好书好句好文章,谢觉哉!觉哉!

  觉哉对退之,对仗工整,堪称一副难得的佳偶。所谓罕世绝对,到此结束。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4):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不好,连文风也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改革,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从长安到潮州,路远迢迢,韩愈孤单一个人,被派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别提了。

  韩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里的官员找了来,问当地老百姓有什么疾苦。

  有人说:这儿出产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上岸来伤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

  韩愈说:既是这样,我们就得想法把它除掉。

  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迁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

  韩愈不信佛,怎么会信鳄鱼有灵呢?这当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种手法罢了。

  事有凑巧,据说打那以后,大池里的鳄鱼真的没有再出现过。当地的百姓认为朝廷派来的大官给鳄鱼下的驱逐令见了效,都安心生产了。

  韩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才又回到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的工作。就在这一年(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他的儿子李恒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5):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

  韩愈是唐朝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他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风气不好,连文风也衰落了。许多文人写的文章,喜欢堆砌词藻,讲求对偶,缺少真情实感。他决心对这种文风进行改革,写了不少散文,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张和写作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改革,但是也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一些传统,所以被称做古文运动。后来,人们把他和柳宗元两人称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

  韩愈不但善于写文章,还是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在他写完《平淮西碑》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得罪朝廷的事儿。

  原来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从长安到潮州,路远迢迢,韩愈孤单一个人,被派到那么边远的地方去,一路上的辛酸心情,就别提了。

  韩愈到了潮州,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也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他把潮州官府里的官员找了来,问当地老百姓有什么疾苦。

  有人说:这儿出产少,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还有城东恶溪(今广东韩江)里有条鳄鱼,经常上岸来伤害牲畜,百姓真被它害苦了。

  韩愈说:既是这样,我们就得想法把它除掉。

  话虽那样说,可韩愈是个文人,一不会动刀,二不会射箭,怎能除掉鳄鱼呢?后来,他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专门派人到江边去读这篇祭文,又叫人杀了一口猪一头羊,把它丢到江里去喂鳄鱼。在那篇祭文里,他限令鳄鱼在七天之内迁到大海里去,否则就用强弓毒箭,把鳄鱼全部射杀。

  韩愈不信佛,怎么会信鳄鱼有灵呢?这当然只是他安定人心的一种手法罢了。

  事有凑巧,据说打那以后,大池里的鳄鱼真的没有再出现过。当地的百姓认为朝廷派来的大官给鳄鱼下的驱逐令见了效,都安心生产了。

  韩愈在外地做了一年官,才又回到长安,负责国子监(朝廷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的工作。就在这一年(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他的儿子李恒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6):

中国】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早孤贫,由兄嫂抚养。历任国子博士、刑部待郎等职,因谏佛骨贬潮州,后官至吏部侍郎,谥文。反对藩镇割据,尊儒排佛,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而流于险怪。


答李翱书


使至辱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

足下诚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所有,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所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已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得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谊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上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尤少,不知我者尤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昔者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而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侯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韩愈的儿童小故事:(7):

文/赵元波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誉,他写的文章和当时流行的骈文风格迥异,骈文讲究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而韩愈写的文章注重当时口语的提炼,明白晓畅。

24岁那年,韩愈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当时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陆贽,陆贽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写骈文闻名。当时陆贽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论》。不迁怒不贰过这话出自《论语》,大意是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韩愈看后,下笔成章,很快就写好了一片洋洋洒洒的散文。主考陆贽是骈文高手,自然不喜欢韩愈的风格,仅看了几行,就把卷子丢在一旁。韩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落榜了。

真是无巧不成。几年后,韩愈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巧的是试题与上一次的试题一样,依旧是《不迁怒,不贰过论》,主考官同样还是陆贽。韩愈呢,还是把上次的那篇散文依旧一字不落地写在试卷上。陆贽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他仔细地反复了几遍,拍案叫绝,说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一点骈文的味道,若不仔细,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并名列榜首。


儿童故事网     蜀ICP备2022017070号-2    www.0551dy.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